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无益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为什么疫苗和特效药会失灵❓︎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往往通过介导前列腺素 (PG) 的产生,以产生镇痛、抗炎作用,用于安慰、舒缓人体感染后的不适症状有积极作用。

前列腺素是在稳态和炎症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脂质分子。因此,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可能对新冠病毒的发病机制产生多重影响:

  • 通过改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新冠病毒进入细胞所需的受体)的表达来改变人体的易感染性;
  • 调节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
  • 调节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

使用布洛芬与更差的或者更好的临床结果无关🙅🏻‍♀️

🧫分享一个来自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的实验数据:

该研究包括 403 例 COVID-19 确诊病例,中位年龄为 45 岁。在整个队列中,44 名患者 (11%) 需要呼吸支持,12 名 (3%) 患者死亡。一百七十九 (44%) 名患者发烧,其中 32% 使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22% 使用布洛芬来缓解症状。 在布洛芬组中,3 名 (3.4%) 患者死亡,而在非布洛芬组中,9 名 (2.8%) 患者死亡 (p = 0.95)。布洛芬组有 9 名 (10.3%) 患者需要呼吸支持,而非布洛芬组有 35 名 (11%) 患者需要呼吸支持 (p 1)。与仅使用对乙酰基氨基酚的患者相比,使用布洛芬的患者在死亡率或呼吸支持需求方面没有观察到差异。

结论在这个 COVID-19 患者队列中,与乙酰基氨基酚或不使用退热药相比,使用布洛芬与更差的或者更好的临床结果无关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被感染的宿主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还是反作用?🕵‍♂️

另外,美国微生物学会在2021年也针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新冠病毒做过相关动物实验和研究,发现了不一致后的情况。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中,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减少了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削弱了对 SARS-CoV-2 的体液免疫反应,中和抗体滴度降低。研究结果表明,NSAID 治疗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保护性抗体的产生,而不是改变对感染或病毒复制的易感性来影响 COVID-19结果❗︎❗︎。

因此,英国、法国、包括世卫组织很多重要的公共卫生官员对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包括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 治疗冠状病毒病的症状表示担忧❗︎❗︎。毕竟它们的确干预了人体的免疫,是积极正面的作用,还是反作用?美国微生物学会的动物试验这是否发生在人类身上,以及它对宿主是有益还是有害,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

道理不复杂:机体在对抗病毒感染的时候,免疫系统势必会产生细胞因子和抗体来对抗感染,而非甾体类抗炎药只是降低了抗体和促炎细胞因子对SARS-CoV-2 感染的反应,不仅没有阻止病毒复制,更抑制了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对新冠病毒属于自限性疾病的定义来说,似乎不是一个思路。非甾体类抗炎药,大家更应该理性看待,特别是免疫系统在对抗感染时所产生的症状,比如发烧、疼痛、咳嗽等,其实都是我们身体在努力对抗病毒的表征。

为什么疫苗💉和特效药会失灵?

虽然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在国内已达90%以上,为什么防疫政策变化后,感染人数占比那么高?

为什么美国总统拜登感染新冠后服用了Paxlovid没多久,再次感染新冠?

面对新冠,疫苗预防和特效药治疗难道真的失灵了?我们就真的只能束手就擒?

想弄明白这些,先看看新冠病毒是如何让我们感染的:
临床医学对感染☣︎的定义

  •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清除工作,进而引发免疫拉锯战,导致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

初步发现🔍:

  1. 免疫系统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清除病原体,才会有后面的感染。
  2. 继而引发免疫拉锯战。
  3. 导致局部或者全身炎症。

那免疫系统是否有机会彻底完成清除工作?这样不就没有后面的麻烦了吗?

答案是“YES”,而且这是人体最有效的、最主要的预防病毒感染的先天本领。

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入侵是靠它的三道防线:

第一防线:皮肤、消化道、鼻腔扁桃体等上呼吸道、等等构成的第一道防线,它们可以隔离掉90%的病原体。

第二防线:我们身体自身分泌的粘液中包含的杀菌物质和各种吞噬细胞,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组织构成粘膜免疫,针对攻破第一道防线的病原体进行激烈的绞杀。

前面两道防线,属于我们的先天免疫。可以发现,它们是绝对的主力部队啊,原来关键在这里!但是,如果仍然有一些病原体冲破前两道防线,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便会及时启动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适应性)免疫,那便是当病原体侵蚀机体细胞时,所产生的抗体和细胞因子。第三道防线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最后底线,类似于近身肉搏,无疑杀伤力巨大,近乎杀红了眼,务必把病毒绞杀干净,哪怕产生炎症因子风暴,对自身组织也有损害也在所不惜。

了解免疫应对病毒入侵的三道防线后,我们再来看看疫苗和特效药是如何预防和治疗新冠感染的吧。它们是在哪一道防线起作用呢?很遗憾,疫苗是在第三道防线上使劲、特效药根本就没有在免疫防线上发挥作用。优点是它们的确很精准,能够精确的靶向应对新冠病毒;缺点是,第三道防线不适合长期打仗。在第一、第二防线都溃败的情况下啊,第三防线的效力实在太小,怎么能够当作主力作战呢?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经典的医学案例:2022年4月底在麻省理工医学院数据库里描述了一名 71 岁的,全程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的男性的经历,他的症状在完成五天Paxlovid的疗程一周后再次出现,同时病毒载量很高。其他美国社交媒体和医学博客上也描述了很多类似的案例。

就连美国现任总统拜登都在接受疫苗和Paxlovid治疗后仍然复阳了,这还是拜登享受着全世界最有效个人医疗健康保障团队的呵护下的结果。

读到这里,相信读者们应该能够发现问题所在:疫苗预防和特效药治疗的思路和病毒感染人体的免疫流程相悖!

感染对免疫的破坏层级:第一防线—第二防线(先天免疫)–第三防线(适应性免疫)。疫苗只针对特异性免疫,完全跳过先天免疫,特效药仅仅是短暂的独断病毒的复制而已,并不能剿灭病毒。

而且它们都有局限性或者副作用。比如特效药:

什么情况下,免疫系统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完成清除工作,而导致拉锯战和炎症反应?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的关键,它决定着我们将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能够真正有效!!

答案是可能这么两种情况:

1.病毒毒株太凶狠了,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清除工作!比如艾滋病毒,以及两三年前新冠病毒的毒株,大多数人的免疫系统都搞不定 —- 顺便说一句,之前国家的物理清零政策还是有依据的。

2.病毒毒株并不致命,但人体免疫力工作效率低。这个当然因人而异,但是现在普遍发现老人、有基础病、有过敏、等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长期以来,现代人被各种环境,压力,污染,不健康的饮食,缺少运动,刷手机、卷作业、熬夜、等等生活习惯所影响,导致先天免疫的两道防线已经无法正常完成任务,各种先天免疫被破坏的症状几乎发生在每个成年人身上。

诸如慢性鼻窦炎、扁桃体摘除、肺结节、消化系统的不适,腹泻,大便不成形,便秘,过敏,疲劳,各种慢性炎症,过敏,和各种免疫力紊乱的其它状况,甚至由此引发的各种慢性疾病严重的侵蚀着我们的先天免疫,导致我们本应该强大的第一、第二道免疫防线的退化、老化、或者不恰当损耗。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啊。

三年新冠疫情走到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尽了力。剩下,需要有我们自己的先天免疫动员起来了,否则真就太晚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们需要运动起来,我们可以早点睡觉,我们需要用营养重建我们的免疫系统!

参考地址: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停留于“安慰”?为什么疫苗和特效药会失灵?)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无益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为什么疫苗和特效药会失灵❓︎

https://yangping.xyz/20230104ebf8a6579f03.html

作者

洋平

发布于

2023-01-04

更新于

2023-01-13

许可协议

评论

You need to set client_id and slot_id to show this AD unit.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yml.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npsb;Update my browser now

×